目前 LNG船市場正處于一個重大的投資和擴展期,僅在今年上半年, LNG船的新訂單數量就超過了100艘,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克拉克森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俄烏危機使得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動蕩和緊張,使得 LNG產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隨后,歐洲的能源保障也將為這個新興產業注入更多的活力。
成本和運費都在增長
世界造船業迎來了一輪新的造船熱潮,從2022年開始,不僅船舶訂單大幅增加,而且船價也上升了40%。在 LNG船隊中,17萬立方米的常規 LNG船成本在1.8億到2.2億美元之間,而現在,它的成本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韓國船舶海洋(KSOE)預計,今年上半年,大型 LNG船每艘新造的成本將突破2.5億美元。在大宇船舶海上簽署了2.475億美元(2026年交貨)的 LNG船合約,創下了歷史記錄,但是 KSOE相信船價會繼續上漲。
KSOE在一個電話會議上說:“LNG船的售價將達到2.5億美金,而且還會持續增長。LNG船舶的需求將會延續至2030年,取決于 LNG的當前價格以及今后的項目開發速度、需求等。”
據 Puten& Pitner全球能源與運輸顧問公司稱,德國每年的 LNG需求量為3億5千萬噸,10年后將達到5億噸。德國之外,泰國,巴西,波蘭,芬蘭的需求增長更快。
另外,液化天然氣船的運費也在大幅上升。如果按7年的合約計算,房租將會達到100,000美金。船舶行業的相關人士說:“即使是2.5億美元,以每日100,000美元的租金,船主們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船舶定單創下歷史新高
到2022年, LNG船行業的投資將大幅增加,尤其是新船和 LNG基礎設施??死松竟嫉淖钚聰底直砻?,今年 LNG船的訂單數量從100多艘增至104艘,總計22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86艘還要多。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韓國三大造船公司 DSME,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占據了大部分訂單。中國 LNG船隊也逐漸壯大,今年滬東中華公司已經獲得19個訂單。另外,江南、中船公司等公司也紛紛著手建設大型 LNG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LNG船的大部分訂單都是 LNG項目,包括卡塔爾百船工程的30多個訂單。但也有一些投機性的定單和船隊的更新換代需求,由于管理上的壓力,在接下來的十年里,船隊的更新換代將會更加迅速。
根據克拉克森公司的統計,截止到七月中旬, LNG船共接到264個訂單,4320萬立方米,占了目前船舶總載貨量的41%。盡管目前的訂單數量較多,但是由于目前的船舶中仍然有32%的蒸汽渦輪機,因此,對于船舶行業的影響,如 EEXI、 CII和沼氣泄漏等,將會產生更大的不確定性。
在過去十年里, LNG船的運量由原來的362個5190萬立方米增加到了691個1038億立方米,運量增加了一倍??死松A計今年和明年的運量將分別增長3.8%和4.6%。
同時,液化天然氣的貿易也在穩步增長。盡管油價已經創記錄,但今年全球 LNG交易額有望增加5.3%,至4億噸,而產能受限,更是難以實現更大的發展。然而,由于歐洲的貿易方式改變, LNG的進口量會增加,因此, LNG的噸公里的增長率將會降至3.2%。
從長遠來看,克拉克森預計 LNG貿易在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會上升至5.6%,比之前的4.7%更高。這是由于俄羅斯-歐洲的管道貿易逐漸結束(2021年將達到1.2億噸),目前的推動力包括亞洲日益增長的需求、作為過渡燃料的 LNG的需求、天然氣的強勁供給和 LNG項目的情況。
中韓的市場競爭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韓才具備生產大型 LNG船的能力,韓國在 LNG船方面已經與中國形成了多年的對手。
根據海運信息公司 Vesselsvalue的數據,韓國在上半年獲得了70%的新船訂單;中國獲得了將近30%的新船訂單。從國內造船廠的訂單來看,滬東中華是最大的客戶,也是最大的客戶。
中國船舶產業技術與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研究員包張靜在2018年表示,全球90%的高附加值船舶,如 VLCC、 LNG等,均由韓國承攬,雖然中國擁有的造船訂單在全球排名第一,但我國僅是一個造船大國,而非強國。
這么多年來,中韓 LNG船的差距是否已經拉近?
中國船業協會統計資訊處副處長曹博表示,中國的造船產業,首先要滿足進出口貿易的船運需求,其次才是研究方向,要從技術層面進行更新換代,要遵循市場和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
而韓國則是憑借著領先的優勢,不斷的進行核心技術的研究,不斷的突破國際市場的壟斷,不斷的推出自己的產品,如大宇造船的 PRS系統、 LNG貨艙防護系統、三星重工的S-REGAS、再液化系統等高新技術。韓國的 LNG船配國產化水平很高,已經是世界 LNG船的主要生產基地,這不僅降低了采購成本,還保證了供應的連續性,增強了整體的競爭力。
但曹博表示,中韓在 LNG船舶制造技術上并無顯著差異。那為何中國 LNG船的訂單在最近幾年還是不如韓國?
曹博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產能的限制。在此之前,滬東中華是唯一一家大型 LNG船的工廠,而江南和大船重工也在今年擴大了自己的生產規模,“滬東中華的訂單最多,已經超過了二十艘,滬東中華的實力,已經不遜色于韓國三大造船公司了。在技術實力方面,滬東中華和韓國的三大船企不相上下。再加上江南、大船重工三條生產線,我們的產能,已經和韓國持平了。”
曹博還表示,碼頭的生產線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艘不同的船型,流水線的生產效率取決于船廠的生產進度,“不是說國產 LNG船的速度慢,而是 LNG船的產能跟整個船廠的產線安排有關系。中韓的造船廠,產量和效率都是一樣的。”
“就目前而言, LNG船的建造技術難度很大,技術難度也很大,對企業的技術和管理都有很高的要求。曹博說,國內的公司,在穩定地提高產能的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