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速覽要點
本周(2022.9.5-9.12)要聞如下:
國內要點
首秀服貿會,國家管網集團一舉簽下超百份服務訂單
承接非洲天然氣上游資源,協鑫匯東江蘇如東LNG接收站落地
中海油3座全球最大LNG儲罐同步升頂
中石油擬轉讓公司1%股份至中石化
中石化首座批零兼營“五位一體”綜合能源服務站正式投營
中石油與俄氣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協議》相關補充協議
國際要點
德國總理稱已填補德國天然氣存儲設施和天然氣供應商的空缺
歐盟商討對俄天然氣限價 各國分歧明顯
法國贊成歐盟團購天然氣
俄羅斯通過馬哈利諾-琿春口岸對華出口天然氣
比利時首相稱對俄天然氣限價無法化解能源困境
能源價格飆升 德國天然氣企業持續虧損
1、首秀服貿會,國家管網集團
一舉簽下超百份服務訂單
2022年服貿會上,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管網集團”)首次參展,以新“國家隊”的形象亮相。服貿會首秀,國家管網集團收獲頗豐。記者獲悉,期間國家管網集團與9家客戶伙伴達成進一步合作意向,簽下超百份管輸服務交易訂單,還達成新建管道的合作意向,可謂滿載而歸。
國家管網集團成立于2019年12月9日,主要從事油氣干線管網及儲氣調峰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負責干線管網互聯互通和與社會管道聯通,以及全國油氣管網的運行調度,實現基礎設施向用戶公平開放。截至去年底,國家管網集團油氣管道總里程9.64萬公里。
展臺現場通過多媒體、數字沙盤、科技圖譜等沉浸式互動體驗,觀眾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國家管網集團連通海外、覆蓋全國、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區域聯網的數字化布局和構建“全國一張網”的戰略格局,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并為沿線百姓生活帶來綠色動能。
服貿會期間,國家管網集團分別與中國燃氣、新奧能源、北京富華燃氣有限公司現場簽約,與蘇州燃氣、山西浩安能源、山西偉潤等11家企業進行線上簽約,共達成管輸服務交易訂單超百份,簽約管輸服務氣量超1.7億方。
服貿會上,國家管網集團還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北京燃氣集團、??松梨?、SNAM中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電科等客戶及戰略合作伙伴進行業務洽談并。達成進一步合作意向,并與通遼市政府達成200余公里新建管道合作意向。
2、承接非洲天然氣上游資源
協鑫匯東江蘇如東LNG接收站落地
據悉,上述項目一期總投資約50億元,擬建設1座LNG卸船碼頭、1座裝船碼頭、2座20萬立方米容積的LNG儲罐及配套工藝和公用工程設施,建設規模達到年處理能力40億方天然氣,計劃于2025年年中投產運營。
江蘇省能源局在賀信中稱,協鑫匯東江蘇如東LNG接收站工程為國家“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項目,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的區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是江蘇省“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工程,被江蘇省和國家發改委列入2022年度重大項目清單。該項目成功落地如東洋口港,為增強江蘇省天然氣儲運、調峰、應急和保障能力起到關鍵作用,并對優化長三角地區能源消費結構、推進節能減排、構建國家天然氣海上通道重要支點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奠基儀式上表示,協鑫匯東如東LNG接收站工程的奠基,是協鑫集團大力實施“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氣電一體化戰略的重大碩果。向上承接協鑫“一帶一路”非洲沿線最大、中國在海外陸上面積最大、可開采儲量最高(天然氣地質資源量高達 5萬億立方米)、開采成本領先的“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石油天然氣”項目。該項目完整構筑起勘探、開采、管輸、液化、運輸、接收、儲存和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實現了江蘇省在天然氣全產業鏈方面有史以來的“三大自主”——特大氣源完全自主、天然氣有效供給完全自主、LNG接收應用完全自主。
除江蘇如東外,與協鑫海外天然氣勘探開發相銜接的國內中游設施布局還包括位于山東煙臺、廣東茂名的LNG接收站。2020年,煙臺港西港區LNG接收站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預計投產時間為2023年。另據茂名日報消息,今年8月中旬,廣州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茂名港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粵西LNG接收站項目合作簽約儀式,項目錨定2022年內獲得核準批復的目標。
3、中海油3座全球
最大LNG儲罐同步升頂
中新社北京9月7日電,記者7日自中海油獲悉,當天在江蘇鹽城濱海港工業園區,3座單個面積約1個標準足球場、重量近1200噸的LNG(液化天然氣)儲罐穹頂通過氣壓托升至60米高的罐頂,這是全球首次3座27萬立方米LNG儲罐同步升頂,標志著中國超大型LNG儲罐設計建造技術和項目管理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海油鹽城“綠能港”是全球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的LNG接收站項目,一期工程共建造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和6座全球最大的27萬立方米儲罐,總罐容250萬立方米。
據了解,作為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中海油鹽城“綠能港”2023年底全部投產運行后,LNG年處理能力將達600萬噸,相當于氣態天然氣85億立方米,可供江蘇全省民生用氣約28個月。
中海油氣電集團副總經理楊勇表示,中海油正積極推進大型、超大型LNG儲罐規劃建設,珠海、寧波等地有11座27萬立方米儲罐正在建設中,鹽城“綠能港”二期10座27萬立方米儲罐也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預計到2025年底,將新增LNG儲備容量567萬立方米,相當于可存放超35億立方米的氣態天然氣,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天然氣應急供應能力。
4、中石油擬轉讓公司1%股份
至中石化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9月6日發布公告,為加強中國石油集團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優化公司股權結構,中國石油集團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其持有的本公司18.3億股A股股份(占本公司總股本的1%)劃轉給中國石化集團。
本次無償劃轉前,中國石油集團持有中國石油1489億股A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81.38%,中國石化集團未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此次無償劃轉不會導致本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5、中石化首座批零兼營“五位一體”
綜合能源服務站正式投營
9月8日,中石化首座批零兼營“五位一體”綜合能源服務站——嘉興平湖濱海大道站正式投營。該站由浙江石油分公司與嘉興港區濱海集團公司共同出資建設。
除傳統的汽柴油、LNG、充電和易捷服務外,該站還以零售和批發兩種形式提供氫氣,為周邊廠礦企業、物流園區、加氫“子站”等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能源補給。
6、中石油與俄氣簽署
《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協議》相關補充協議
9月6日,在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戴厚良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舉行視頻會議,雙方就天然氣領域廣泛合作進行交流。會議期間,雙方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協議》相關補充協議。
國際要聞
1、德國總理稱已填補德國天然氣
存儲設施和天然氣供應商的空缺
當地時間10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視頻講話中表示,德國已經為冬季的能源危機做好了準備。朔爾茨表示,雖然俄羅斯已經停止向德國供應天然氣,但德國已經利用夏季的時間填補了天然氣存儲設施和天然氣供應商的空缺。德國北部海岸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正在加緊建設,國內天然氣儲氣設施的填充水平已超過之前的預期,德國還重新啟用了部分燃煤發電廠。朔爾茨說,歐盟層面正在商討針對能源問題的統一應對措施,德國政府還制定了650億歐元的紓困計劃,以減輕民眾的負擔,“沒有人會被拋棄”。
不過近段時間受能源危機影響,經濟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對德國未來經濟形勢持悲觀態度居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8日發布的秋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預計將會出現經濟衰退和創紀錄的通貨膨脹,民眾的消費能力將出現歷史性損失。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兼經濟事務主管庫斯表示,電力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會導致私人家庭的購買力下降4.1%,達到兩德統一以來的最大降幅。經濟衰退同時還將給勞動力市場帶來沖擊,失業率將從2022年的5.3%上升到2023年的5.6%。
2、歐盟商討對俄天然氣限價
各國分歧明顯
歐盟能源部長特別會議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討論如何應對不斷飆升的能源價格,以度過“艱難冬季”。圍繞對俄羅斯天然氣價格設置上限的提議,各國意見不一,存在較大分歧。
俄羅斯方面9日重申,這類限價措施不會奏效,最終只會傷及有關國家的自身經濟。
近期,歐盟國家能源價格高企,生活成本持續上漲,不少企業和民眾承受重壓。負責能源事務的歐盟委員卡德麗·西姆松9日參會時說,歐盟必須采取干預手段應對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為即將來臨的“艱難冬季”做準備。
歐盟委員會提議,對俄向歐盟出口的天然氣設置價格上限,以削減俄方收入。按照歐盟規則,這類重大決策的提案需要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才可通過。
波蘭、瑞典等國對這一提議表示支持,另一些國家堅決反對。提反對意見的部分國家指出,由于俄對歐盟輸氣量已大幅下降,設置價格上限沒必要。還有一些仍從俄進口天然氣的國家擔憂限價措施招致俄方斷供。
歐盟計劃到今年年底將從俄進口的天然氣減少約1000億立方米,降幅近三分之二。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1年歐盟從俄進口天然氣1550億立方米,約占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5%和總消費量的40%。
3、法國贊成歐盟團購天然氣
法國總統馬克龍9月5日在巴黎表示,法國贊成歐盟國家共同購買天然氣,以獲得更低價格。面對能源危機,他呼吁民眾改變行為習慣。
馬克龍在當日召開的關于能源危機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解決方案在我們手中”,例如在寒冷天氣里“把暖氣調小一些”。他呼吁歐盟國家在天然氣和電力供應方面加強團結。他透露,法國準備向德國輸送天然氣,而在用電高峰時期,法國則需要德國生產的電力。
馬克龍還表示,支持對俄羅斯天然氣價格設置上限。如果歐盟委員會決定對通過輸氣管道從俄羅斯購買的天然氣價格設置上限,法國將支持這一措施。
近期,歐洲能源危機持續發酵。分析人士認為,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的歐盟對俄制裁產生巨大反噬效應,導致歐洲陷入能源供應困局,不斷推高歐洲天然氣和電力價格。
4、俄羅斯通過馬哈利諾-琿春口岸
對華出口天然氣
俄羅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9月8日表示,第一列載有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的火車通過馬哈利諾-琿春口岸發往中國。
俄總領事館在官方Telegram發文稱:“這列火車已將21個液化天然氣罐運抵中國站,每個罐的承載量約為300噸。”
俄總領事館指出,俄羅斯碳氫化合物原材料將進入當地供氣系統,將用于加油站和工業生產。
俄總領事館解釋說,馬哈利諾-琿春口岸正在成為蓬勃發展的俄中貨物運輸通道之一。
消息稱:“不久前擴大了邊境口岸,吞吐量不斷增長,貨物范圍也在擴大,包括通過啟動新的集裝箱線路。”
俄總領事館稱,2021年通過馬哈利諾-琿春口岸運輸各類貨物約300萬噸,預計今年運輸量將大幅增長。
5、比利時首相稱對俄天然氣限價
無法化解能源困境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9月8日表示,由于比利時使用的天然氣大多是從挪威進口,因此對俄羅斯天然氣實施限價,并不能解決自己國家面臨的問題。
同一天,比利時能源大臣范德斯特拉滕也對媒體表示,歐盟只有對所有進口的天然氣實施限價才能有效降低能源價格,而不是出于政治目的僅對俄羅斯天然氣價格設限。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日表示,將提議對俄羅斯天然氣價格實施限制,以削減俄羅斯的財政收入。不過,對于另一個天然氣出口大國挪威,歐盟方面卻沒有任何限價計劃。
關于對俄羅斯能源價格設限的做法,目前歐盟內部意見不一。西班牙、波蘭和盧森堡等國表示支持,但德國持保留意見。
6、能源價格飆升
德國天然氣企業持續虧損
烏克蘭危機升級后,西方對俄羅斯采取空前制裁,德國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銳減。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9月6日報道,德國能源企業巨頭,也是德國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尤尼珀公司首席執行官毛巴赫表示,本月該公司為替代缺失的俄羅斯天然氣而導致的損失可能達到70億歐元。今年上半年,尤尼珀公司報告虧損超過120億歐元,是德國企業歷史上最大的虧損之一。
有報道稱,俄羅斯供應縮減迫使該公司在昂貴的現貨市場購買天然氣以履行合同,將其推向了破產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