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快评」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校花喝下春药被男生玩弄_优美图库
  1. <listing id="kcqi6"></listing>

    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熱搜關鍵詞:氫氣 氧氣
    會員登錄
    賬號:
    密碼:

    天然氣資訊
    當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天然氣資訊

    一周要聞 | 天然氣行業熱點速覽

    來源: 更新:2022-10-09 19:13:42 作者: 瀏覽:551次

    一分鐘速覽要點 

    本周(2022.9.26-10.7)要聞如下:

    國內要點

    1. 國家發改委:1-8月,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428.9億立方米

    2. 中國油氣“全國一張網”初步形成 管網規模超18萬公里

    3. 國家能源局:2025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將達到21萬公里

    4. 國內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開通運行

    5. “?;惶?rdquo;投產刷新我國海上單體石油生產平臺新高

    6. 濱海投資擬以3446.84萬元收購南京金屏燃氣全部股權

    7. 中石化實現首次國內船舶甲醇加注

    8. 廣東發布CCUS規劃研究報告 已開展商業化探索

    9. 中國氫價指數體系首批“長三角氫價格指數”發布

     

    國際要點

    1. “北溪”管道爆炸最新消息:蓄意破壞的嫌疑增大!

    2. 瑞典封鎖“北溪”管道泄漏點附近海域展開刑事調查

    3. 德國和荷蘭將加強可再生能源合作

    4. 俄氣:摩爾多瓦天然氣公司多次違反天然氣供應合同

    5. 俄羅斯暫停向意大利供應天然氣

    6. 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開始向波蘭輸氣

    7. 挪威將派軍隊保護本國油氣設施

    8. 希臘-保加利亞天然氣管道啟動商業運營

     

    國內要聞 

    1、國家發改委:1-8月,全國天然氣

    表觀消費量2428.9億立方米

    9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428.9億立方米,同比下降0.6%;全國成品油消費量22579萬噸,同比增長0.7%。

    2、中國油氣“全國一張網”初步形成

    管網規模超18萬公里

    從國家管網集團獲悉,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28日正式開工,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屆時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可達千億立方米,將進一步完善中國西北能源戰略通道,提升中國天然氣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西氣東輸四線工程起自新疆烏恰縣,止于寧夏中衛市,管道全長約3340公里。本次開工的吐魯番—中衛段是該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全長1745公里,管道年設計輸量150億立方米,增輸改造后可達300億立方米,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可有效緩解西氣東輸系統冬季高峰月緊張負荷狀態,為保障經濟社會用能需求和人民群眾溫暖度冬保駕護航。

    據介紹,西氣東輸四線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全面推廣和應用多項管道建設科技創新成果,優先利用既有道路和設施,減少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

    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油氣“全國一張網”初步形成,管網規模超過18萬公里,比10年前翻了一番,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進一步鞏固。

    3、國家能源局:2025年全國油氣

    管網規模將達到21萬公里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6日訊,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有關情況。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宋雯在會上透露,到2025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將達到21萬公里左右,預計“十四五”期間能源重點領域投資較“十三五”增長20%以上,為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強勁動力。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構建了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重點從3個方面推動能源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大新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宋雯表示,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穩步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西南水電基地以及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可再生能源電量輸送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推進一批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2025年常規水電、核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8億、0.7億千瓦左右。

    優化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推動新能源汽車與電力系統融合發展,鼓勵開展有序充電、電動汽車向電網送電(V2G)等技術應用示范。

    二是強化能源安全保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網間電力互濟能力,到2025年西電東送能力達到3.6億千瓦以上。增強油氣供應能力,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長輸管網體系,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和互聯互通,拓展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干線通道及南北聯絡線,2025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達到21萬公里左右。

    建設山西、蒙西、蒙東、陜北、新疆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夯實煤炭煤電兜底保障基礎。

    三是推動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設智慧能源系統,開展電廠、電網、油氣田、油氣管網、煤礦、終端用能等領域智能化升級;建設智能調度體系;建設智慧能源平臺和數據中心,推進“智慧風電”“智慧光伏”等示范工程建設。

    “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加快構建系統完備、協同高效、經濟普惠、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能源基礎設施體系。”宋雯說。

    4、國內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

    儲備基地開通運行

    據央視新聞獲悉,9月26日10時許,在海事部門安全維護下,滿載21.7萬立方液化天然氣(LNG)的“阿爾卡莎米亞”輪順利靠泊鹽城濱海港,開始向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卸載首船液化天然氣,這標志著國內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投產。

    位于江蘇省鹽城市濱海港工業園區的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一期工程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包括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和6座27萬立方米儲罐,總罐容達250萬立方米,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按照年處理能力600萬噸液化天然氣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764萬噸,減排氮氧化物66.8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8000萬棵。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優化長三角區域內能源結構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順利到港的“阿爾卡莎米亞”輪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裝載21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可氣化為1.3億立方米氣態天然氣,可供650萬戶家庭1個月的生活用氣。此次首船接卸應用了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國內最大尺寸液化天然氣卸料臂和國內首套兼容國內外卸料臂的電液控制系統,接卸過程非常順利,通過ESD測試及復位、卸料管線填充、儲罐預冷等環節,船上的液化天然氣安全輸入儲罐內。

    據悉,此次抵達鹽城“綠能港”的“阿爾卡莎米亞”輪,船長315米、船寬50米,型深27米,容積13.5萬總噸,刷新鹽城港進船最大歷史紀錄,為保障船順利靠港,海事部門實施“1+3”協同模式,成立服務專班,開通綠色通道,組織引航、拖輪提前熟悉水文狀況,進行船舶試靠,排除通航安全隱患,船舶進港期間進行全程動態監控,安排海巡艇護航,對LNG進港航道附近水域進行警戒封控,確保LNG進港“最后一公里”安全暢通。

    5、“?;惶?rdquo;投產刷新我國海上

    單體石油生產平臺新高

    新華社深圳10月3日電,深水導管架平臺“?;惶?rdquo;3日在南海陸豐油田作業區正式投產。平臺總高度達340.5米,總重量超4萬噸,高度和重量均刷新了我國海上單體石油生產平臺紀錄。

    “?;惶?rdquo;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由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建造。“?;惶?rdquo;本次同時投產5口生產井,初期日產量約2700噸。依托“?;惶?rdquo;,中海油將同時開發陸豐15-1和陸豐22-1兩個油田,共14口生產井、3口注水井,全部投產后高峰日產原油達5000噸。

    記者在“?;惶?rdquo;陸豐15-1平臺上看到,平臺各項設備已安裝調試完畢,工作人員已上崗就位。機器轟鳴之聲下,溫熱的黑色原油在平臺取樣點緩緩流出。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鄧常紅在陸豐15-1平臺投產儀式上說,“?;惶?rdquo;的成功投產,開啟了我國300米級水深油氣田資源開發新的模式,標志著我國已經掌握了深海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開啟了國內深海油田二次開發的先河。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陸豐油田作業區總經理吳意明說,“?;惶?rdquo;按照百年一遇的惡劣海況設計,項目團隊攻克了南海超強內波流、海底巨型沙波沙脊、超大型結構物精準下水就位等一系列世界性難題,創新應用獨立下水桁架、大跨距X撐、數字孿生運維等2項世界首創、21項國內首創先進技術,實現了從設計建造到運維管理的全方位提升。

    10年來,中海油深水鉆井平臺從3座增加到現在的10座,其中超深水鉆井平臺3座,最大作業水深達3000米。中海油已在南海北部深水海域共計勘探開發油氣田11個,深水油氣產量已達上千萬噸。

    “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仍處于初期階段,增儲上產前景廣闊。”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說。目前,我國南海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三個盆地總體探明天然氣儲量近8000億立方米,其中在珠江口盆地先后發現多個深水油田。

    6、濱海投資擬以3446.84萬元

    收購南京金屏燃氣全部股權 

    濱海投資公布,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南京濱海燃氣有限公司近日與集團之獨立第三方南京金屏燃氣有限公司(目標公司)之股東何嘉佳先生(持有目標公司60%之股權)以及股東何羽女士(持有目標公司40%之股權)與及目標公司訂立股權收購協議。按照股權收購協議,南京濱海同意向何先生與何女士收購目標公司之全部股權,總代價為人民幣3446.84萬元。

    根據股權收購協議,南京濱海在協議簽署后應立即辦理上級國有資產監督單位審批手續。收購事項的具體事宜,以南京濱海取得上級國有資產監督單位的同意批覆后,各方另行協商簽署的另一項股權收購合同為準。若南京濱海未能取得前述的同意批覆,或各方無法協商一致簽署前述之股權收購合同,則股權收購協議解除,各方互不承擔責任。

    目標公司以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產業為主。

    7、中石化實現首次國內船舶甲醇加注

    9月29日,從中石化新聞辦獲悉,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在廣州南沙港為我國首艘自主研發建造的甲醇雙燃料船舶首航加注90噸甲醇燃料,成為我國第一個開展甲醇燃料加注作業的船燃供應企業,為我國航運業新能源加注提供了成功經驗。

    該船為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自主研發建造的4.99萬噸甲醇雙燃料化學品/成品油船首制船,配備了世界領先的甲醇雙燃料驅動系統,可采用燃油、燃油水合物、甲醇、甲醇水合物4種燃料模式驅動,能夠控制燃燒狀態以降低廢氣排放,無需安裝廢氣處理系統即可滿足國際海事組織最高等級排放要求,最高可減少75%的碳排放。

    甲醇與液化天然氣(LNG)等燃料相比,儲運更加方便、基礎設施改造費用更低,具有顯著的成本和安全優勢,正在迅速發展成為最可行、碳排放最少且成本最低的一種船用燃料替代品。

    中石化燃料油公司積極部署,在沒有現成的船舶加注甲醇方案可借鑒的情況下,結合現場實際制定出通過碼頭岸線連接“卸車到船”的作業“十步法”,在行業內率先闖出一條新能源船舶燃料加注新路,順利完成我國第一筆船用甲醇燃料供應業務。

    8、廣東發布CCUS規劃研究報告

    已開展商業化探索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核心關鍵技術。記者28日獲悉,在當天舉行的“通過CCUS規劃和預留降低氣候轉型風險:廣東CCUS規劃研究座談會”上正式發布了《廣東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運輸與封存規劃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碳中和專委會秘書長、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處長張賢表示,國內CCUS發展需要全局性、長遠性的布局規劃,廣東省CCUS規劃研究可以作為全國其他省市開展CCUS經驗和范本。

    《報告》指出,廣東省在CCUS技術研發、試驗示范和商業化探索方面已開展大量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示范先行的發展格局。廣東省能源集團、華潤電力、深圳能源、中國海洋石油等大型能源集團正積極組建項目團隊,開展技術攻關,規劃布局大型CCUS項目。

    《報告》亦提醒,整體來看,廣東省CCUS行業當前仍處于發展初期,二氧化碳捕集與運輸成本較高。此外,現階段發展主要依托企業意愿,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區域布局、行業分布、捕集技術、運輸路徑、封存場地等方面缺乏統一規劃,面臨所有權不明確、管轄部門及審批程序不明確、相關技術規范缺乏等問題。

    9、中國氫價指數體系首批

    “長三角氫價格指數”發布

    中國石油網消息,9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長三角氫能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氫價指數體系首批“長三角氫價格指數”:長三角氫價格為33.69元/公斤、長三角清潔氫價格為34.17元/公斤。此后,這個價格指數將每兩周更新發布。

    在全球能源轉型戰略的重要發展機遇期,中國氫價指數體系鏈接了碳市場與氫市場,對氫能源上下游關聯企業具有價格指導作用,對推動氫能碳減排市場化交易機制及助力低碳氫規?;l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中,“長三角氫價格指數”直觀反映了長三角氫價格及清潔氫價格的總體水平和變動趨勢,對政府監測市場、氫能源上下游關聯企業決策和投資分析等具有價格參考作用,為形成有效的氫能行業市場價格風向標、推動全國性氫交易平臺及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同時,指數核算考慮了碳排放因素,將氫氣定價與碳排放價格掛鉤,也將發揮碳市場價格引導作用,促進碳氫市場協同發展。

    目前,上海作為長三角氫能一體化的重要區域與全國碳市場所在地,正規劃探索設立統一、高效的氫能交易平臺,推動清潔氫產生的減排量納入自愿碳減排市場交易。

     

    國際要聞

    1、“北溪”管道爆炸最新消息

    蓄意破壞的嫌疑增大!

    據央視新聞報道,瑞典檢察院辦公室6日發布消息,決定解除“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泄漏地區周圍的封鎖,稱現場調查已經完成。

    負責初步調查的瑞典檢察院檢察官表示,可以確認瑞典專屬經濟區內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附近發生了爆炸,對天然氣管道造成了破壞。通過對案發現場的調查,瑞典方面認為管道遭人為蓄意破壞的嫌疑增大,接下來將對這些嫌疑進行進一步調查。

    據央視新聞10月7日報道,“北溪-1”和“北溪-2”的天然氣接收終端相距大約1公里。一個由集裝箱改建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信息中心位于兩者之間。信息中心的外墻上畫著“北溪-2”天然氣管道的線路,從俄羅斯經過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不過信息中心門窗緊閉,外面雜草叢生,顯然已經很久沒有人光顧了。

    2、瑞典封鎖“北溪”管道泄漏點

    附近海域展開刑事調查

    瑞典檢察院3日宣布封鎖“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附近海域,并展開刑事調查。

    瑞典檢察院當天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瑞典附近的“北溪”管道泄漏點周圍海域已被封鎖,以便進行刑事調查。瑞典檢察院正與多家機構合作進行相關調查。

    瑞典海岸警衛隊3日晚發布新聞公報說,根據瑞典檢察院的要求,海岸警衛隊已禁止在“北溪”管道泄漏點周圍5海里的區域進行一切形式的活動,包括禁止船只駛入、錨泊,禁止在該水域潛水、釣魚以及開展地球物理測繪等。

    目前在“北溪-1”和“北溪-2”管道上共發現4個泄漏點,分別位于瑞典和丹麥附近水域。根據瑞典海岸警衛隊3日的新聞公報,“北溪-1”泄漏點海面上已觀測不到涌出的氣泡,而“北溪-2”泄漏點海面上的氣泡范圍直徑仍在15至20米。

    據瑞典電視臺9月27日報道,瑞典測量站前一天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的水域探測到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9月29日對媒體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可能是一次國家級別的恐怖襲擊事件”,需要多國協作開展調查。

    “北溪-1”管道于2011年建成,東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向德國輸氣。“北溪-2”管道去年建成,與“北溪-1”主體管道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但有部分天然氣封存在管道內。

    3、德國和荷蘭將加強可再生能源合作

    德國總理朔爾茨和荷蘭首相呂特4日在柏林舉行會晤,雙方同意擴大兩國在風能、氫能等領域的合作,以共同推進氣候中和目標。

    據德國政府發布的公告,朔爾茨、呂特以及兩國內閣成員當天在柏林舉行氣候主題會談。兩國同意在氫能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強合作,并探索在歐洲北海推進建設海上風電場,共同出資激勵綠色氫能技術創新。

    朔爾茨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當務之急是確保能源安全。德國在能源供應方面采取了重啟燃煤電廠、延長核電使用、天然氣進口來源多樣化等措施,但必須考慮能源價格問題,確保能源可負擔性。因此,德國必須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

    呂特在記者會上表示,荷蘭和德國過去一年的能源合作尤為密切,未來雙方將繼續就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等深入合作。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受歐盟對俄羅斯制裁產生反噬效應影響,歐洲能源供應緊張,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導致整體通脹水平居高不下,令歐洲經濟承壓。

    4、俄氣:摩爾多瓦天然氣公司

    多次違反天然氣供應合同

    當地時間10月4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發布消息稱,摩爾多瓦天然氣公司2022年多次違反天然氣供應合同的支付期限條款。俄氣公司2022年10月可能每天向摩爾多瓦供應570萬立方米天然氣。如果摩爾多瓦10月20日之前再次違反支付條款,俄氣同時也保留完全停止向摩爾多瓦供應天然氣的權利。未來摩爾多瓦方面改變天然氣供應條款的請求將以合同附件的形式確定。

    5、俄羅斯暫停向意大利供應天然氣

    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公司1日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已暫停向埃尼公司輸送天然氣,理由是無法過境奧地利。

    埃尼公司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說,意大利塔爾維西奧接收站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1日為零,這種情況預期持續至3日。

    俄氣當天晚些時候在一份聲明中說,上述問題與奧地利9月底發生監管變化有關,由于奧地利運營商拒絕批準俄方過境申請或不同意俄方計劃經由奧地利輸送的天然氣量,過境奧地利的俄天然氣已經暫停。“俄氣正在與意大利買家一起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據法新社報道,俄羅斯向意大利供應的大部分天然氣經由跨奧地利天然氣管道輸送,最終到達意大利北部與奧地利交界的塔爾維西奧。

    奧地利政府表示,俄氣沒有簽署必要合同。

    奧能源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在每個天然氣年度開始時,市場模式的各種技術變化都會生效……為此需要變更合同。俄氣尚未簽署這些合同。因此,(奧方)眼下不能接受(俄方)輸氣提議。目前正在技術層面全速解決問題。”

    據最新消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5日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說,經由奧地利向意大利的天然氣供應已經恢復。

    6、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

    開始向波蘭輸氣

    當地時間10月1日,波蘭管道運營商天然氣系統公司(Gaz-System)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項目已經開始從挪威向波蘭輸送天然氣。

    波羅的海管道由波蘭天然氣系統公司和丹麥國家電網公司(Energinet)合資開發,通過丹麥將挪威氣田與波蘭連接起來,總長約900公里,設計年最高輸氣量為100億立方米。9月27日,該項目在波蘭舉行了開通儀式,10月1日正式開始輸氣。

    波蘭石油天然氣公司(PGNiG)表示,到2023年,將能夠通過該管道進口至少65億立方米天然氣,到2024年再增加10億立方米。

    7、挪威將派軍隊保護本國油氣設施

    挪威首相約納斯·加爾·斯特勒28日說,將部署軍隊保護本國油氣設施。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26日發生泄漏后,歐洲多國要求本國能源設施加強安全警戒。

    斯特勒當天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軍隊在挪威油氣設施將“更加顯眼”。挪威海軍將保護海上油氣設施,警方可能向陸上油氣設施增派警力。

    挪威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斯特勒說,一旦油氣設施遭到襲擊,挪威“將同盟友共同處理”。

    據路透社報道,挪威是重要的天然氣和石油供應國。挪威擁有超過90塊海上油氣田,大部分接入一個管道網。

    挪威油氣平臺附近空域近來有多架無人機飛行。挪威石油安全局26日因而敦促能源機構提高警惕,這些來歷不明的無人機可能引發事故或構成蓄意破壞的風險。

    斯特勒28日說,目擊者“主要在9月”發現“不同規格”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的活動“反常”。

    挪威海軍學院高級學者托爾·伊瓦爾·施特勒門說,挪威目前是歐洲國家重要的能源供應國,如果挪威輸送的能源遭切斷、終止或大幅削減,“這將在歐洲引發全面能源危機”。

    8、希臘-保加利亞天然氣管道

    啟動商業運營

    10月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出席希臘-保加利亞天然氣管道商業運營啟動儀式上講話。

    希臘-保加利亞天然氣管道10月1日開始商業運營。保加利亞總統拉德夫當天表示,這一管道將改變歐洲能源版圖。據了解,希臘-保加利亞天然氣管道總長182公里,在希臘城市科莫蒂尼與希臘國家天然氣輸送系統、跨亞得里亞海天然氣管道相連。管道設計輸送量為每年30億立方米,此后可擴容至每年50億立方米。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舉行的商業運營啟動儀式上說,希臘-保加利亞天然氣管道能滿足保加利亞所需全部天然氣供應,有望改變歐洲能源安全形勢。

    © 京ICP備05049234號

    E-mail:ait@263.net.cn     服務熱線: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亞艾特展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鄭重聲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編輯、復制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

    「央视快评」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校花喝下春药被男生玩弄_优美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