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快评」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校花喝下春药被男生玩弄_优美图库
  1. <listing id="kcqi6"></listing>

    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熱搜關鍵詞:氫氣 氧氣
    會員登錄
    賬號:
    密碼:

    天然氣資訊
    當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天然氣資訊

    認真聊一下當前歐洲的天然氣危機

    來源: 更新:2022-10-20 21:02:47 作者: 瀏覽:420次

    9月26日,北溪1號和2號的爆炸引發了各方對歐洲天然氣危機的擔憂。在俄烏沖突以前,有超過40%的歐洲進口天然氣和超過一半的德國進口天然氣由俄羅斯提供。

    能源是俄羅斯出口的半壁江山

    其中天然氣占到能源出口份額的第三位

    (圖:OEC)▼

    歐洲面臨的天然氣危機始于今年8月。當時,俄方稱北溪1號監測到氣體泄漏,在修復受損渦輪機前將被迫關閉管道。

    難道是薛定諤的渦輪機?(來源:Airvo)▼

    在漫長冬季即將到來之際,歐洲能否度過接踵而至的能源危機呢?

    歐洲能源的艱難處境

    歐洲作為世界重要的工業中心,能源年消耗量很大,但本身能源稟賦一般,因此對外依存度較高。

    2021年,歐洲原油產量僅160.2百萬噸,但消耗量637.5百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4.9%;而在天然氣方面,自身產量2104億立方米,消耗量卻達到5711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63.2%。歐洲每年的能源消費中,有約60%來自進口。

    體量小,不影響需求大▼

    德國、法國、意大利三國是歐盟天然氣的消費主力,對外依存度分別為89%、95%和94%。而德國、意大利、荷蘭三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均超過30%。

    而截至2021年底,俄羅斯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到37.4萬億立方米,位居全球第一。排在它身后的國家,分別是伊朗(32.1萬億立方米)、卡塔爾(24.7萬億立方米)、土庫曼斯坦(13.6萬億立方米)和美國(12.6萬億立方米)。

    俄羅斯天然氣儲量,還可以“炫”很久▼

    不難看出,俄羅斯不僅擁有資源優勢,而且比起其他能源輸出國,還占據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供給歐洲仿佛像24小時便利店一樣方便。這種長期穩定的供應,甚至在冷戰時期都不曾停過。

    俄羅斯的豐厚天然氣資源

    引得周邊歐洲國家都想來分一杯羹

    (北溪天然氣管道落成啟用典禮 圖:wiki)▼

    2021年,歐洲進口管道天然氣(PNG)2877億立方米,主要來自俄羅斯(1235億立方米),挪威(1230億立方米)和北非國家(412億立方米),分別占PNG總進口量的43%、43%和14%。單是北溪1和2號,年輸氣量就可達1100億立方米。

    歐洲能源的“生命線”▼

    如今,歐洲缺能源,俄羅斯缺能源出口收入,雙方這種你來我往的相互制衡,不僅給天然氣價格來了一次推波助瀾,更是讓歐洲踏上艱難的“尋氣”之旅。

    歐洲面對眼前能源問題的心情

    就像天然氣價格一樣七上八下

    (圖:Trading Economics)▼

    歐盟天然氣主要有三大來源:自產、進口管道天然氣(PNG)和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其中,進口PNG占比最大約66%,自產和進口LNG各占17%左右。

    而歐盟的天然氣消耗量由基礎供給和調用部分庫存兩部分來滿足。從近5年的均值來看,每年冬季天然氣需求量在3200-3300太瓦時(等于10億千瓦時),除2800太瓦時的基礎供給還需調用600太瓦時左右的庫存。

    近十年歐盟的天然氣消費量已經有所減少了▼

    之所以要調用庫存,是因為天然氣的市場需求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的取暖季需求旺盛,其余時間則為淡季。

    因此,為了穩定用氣成本,保證足量庫存進入下一個取暖季,歐盟會在每年4月開始補充地下儲氣庫。今年3月23日,歐盟委員會向其成員國提出,天然氣庫存率需在今年11月1日前達到80%。

    一年四季,春夏秋三季都在囤氣

    (圖:shutterstock)▼

    其中,基礎供給中來自俄羅斯的PNG和LNG總和,約有1050太瓦時(相當于歐盟庫存總量)。也就是說,俄羅斯承擔了歐盟冬季36-37%的天然氣供給。

    要是沒了俄羅斯,歐洲的冬天不太好過▼

    由此可見,對于歐盟能源需求來說,通過管道運輸的俄氣有著中流砥柱般的地位。如今中流砥柱不復存在,歐盟只能一方面盡力增加采購其它供應國的天然氣,另一方面號召居民和工業節約能源。

    開源補庫的途徑

    從歐盟天然氣的三大來源看,無非從以下途徑實現開源:

    自產:主要看荷蘭,其2021年天然氣產量占歐盟總產量的41%。但荷蘭的格羅寧根氣田,又面臨因開采存安全隱患而被迫關閉的問題。因此,靠荷蘭增產估計很困難。

    不僅是荷蘭最大氣田,也是歐洲最大

    (圖:wiki)▼

    2016年氣田所在地區發生的地震仍讓荷蘭人心有余悸

    眼下就算是能源危機也不敢再貿然放手開采

    (圖:路透社)▼

    PNG:由于鋪設新管道需要大量時間,還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短期內很難實現。而現有管道中,除了俄氣,剩下的就只有挪威和北非。

    挪威方面表示,2022年也許可以增加100太瓦時(約8%)的天然氣交付量。但是鑒于產能已接近飽和,而且對天然氣價格缺乏信心等原因,其增產的意愿并不強烈。

    挪威:可以給一些,但不多

    (左:歐盟委員會負責綠色協議副主席)

    (右:挪威石油和能源部長)

    (圖:EU)▼

    而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由于與西班牙的關系惡化而減少對其天然氣供應,僅愿向意大利增加不到50太瓦時的供給。假設俄氣完全斷供,這150太瓦時的增量,在600-800太瓦時的供給缺口面前,形如杯水車薪。

    阿爾及利亞:不是很想給,自己看著辦吧

    (阿曼納斯天然氣廠 圖:shutterstock)▼

    LNG:歐盟LNG供給國主要有美國、卡塔爾和北非等國。美國和卡塔爾當前的產能都處于高位,短期內很難有大的增長。

    再加上自由港(Freeport)因火災而暫停運營,可能到年底方可恢復,而該港口在以往承擔了全美約20%的LNG輸出。因此,即使是最樂觀的情況,美國也只能供給歐盟和英國其所需LNG總量的40-45%。

    好消息是自由港將在重啟后擴建LNG設施

    不過歐洲能否挺過這個冬天還是個問題

    (圖:Freeport LNG)▼

    雖然歐洲很想緊握卡塔爾這棵救命稻草,但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雙方很難就一些條款達成一致。

    這是因為,天然氣生意與石油不同,約70%都是長期協議,因為天然氣開采需要長期且巨額的投資。所以卡塔爾希望簽訂長期合同,以保障其的訂單穩定性,但是這與歐洲“碳中和”的目標相悖。

    卡塔爾自稱擁有“世界一流的液化天然氣公司”

    也并不著急簽下歐盟這一單生意

    (圖:Qatargas)▼

    而且,從歐洲的視角來看,除了卡塔爾,還有美國、澳大利亞等LNG出口國,買方當然希望保留貨比三家的權益。

    歐洲的LNG救命稻草,不止卡塔爾這一根▼

    除此之外,北非國家即便有意增加對歐出口量,但其能力也有限,可增產能也不會多。

    這么看來,歐洲能源的坑真的填不上了嗎?其實也沒那么絕望,因為還可以買二手的。亞洲國家由于能源需求相對疲軟、庫存相對充足,于是轉賣了部分LNG給歐洲救急。

    在各方的努力下,歐盟天然氣補庫已超前完成目標,達到約88.0%。歐洲今年上半年LNG的進口量同比增長60%,瘸了PNG這條腿,LNG這條腿總算勉強支棱起來了。

    其中德國更是達到了91.5%

    (時間截至9月27日 圖:GIE)▼

    達成囤貨目標的速度相當快了

    這意味著可以安然過冬了嗎?▼

    但來之不易的珍貴LNG,肯定是要付出些代價的,除了貴,沒毛病。今年8月,英國、荷蘭、法國的天然氣報價分別較年初漲幅至144%,228%和62%。

    當前,LNG在亞洲市場的價格約45美金/百萬英熱,在歐洲市場約60美金/百萬英熱,價格反映了市場需求。相比美國Henry Hub天然氣期貨僅約8.7美金/百萬英熱的成交價格,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貴,但是不買不行▼

    盡管歐洲已經東拼西湊達成了今年的補庫目標,但是歐洲內部各國對LNG的接受能力分布不均,而新建一個LNG接收站需要2-3年的時間,因此歐洲短期或將面臨LNG進口后運輸和分配問題。

    按照歐洲的基建速度,要想大規模投入使用尚需時日

    (圖:shutterstock)▼

    東歐國家由于地理位置更靠近俄羅斯和挪威的輸氣管道,并未設有儲氣庫或庫存不足,將面臨更嚴峻的能源考驗。即便中西歐有意援助,基礎設施配套也要跟得上才行。這就要看歐洲國家能否協力解決。

    在北溪被炸的同一天

    挪威與波蘭合作的波羅的海管道項目啟動了

    但誰能保證這條管道就不會出事呢

    (圖:Flickr)▼

    與此同時,歐洲還要為未來的能源供應做好打算,畢竟亞洲不會長期將LNG拱手相讓。

    德國,首當其沖

    歐洲天然氣主要用于工業、電力、住宅和商業,分別占比25%、30%、27%和11%。俄氣中斷,無疑是對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的一記重擊。這是因為,德國超過一半的進口天然氣和三分之一的進口原油都來自俄羅斯。

    對俄制裁一番操作下來

    倒是先把自己整出能源問題了▼

     

    雖然德國現在十萬火急加緊建設LNG進口設施,但完全上線運營還需要很長時間,德國只能重啟多家燃煤電廠。重啟煤電廠不僅需要資金維修,也并不符合發展趨勢,可能會影響其工業基礎。

    煤電廠到底要開還是要關,這是一個問題

    (圖:壹圖網)▼

    德國有約30%的原油、煤炭依賴于內河航運,其內河航運又以萊茵河(占比80%以上)為主。然而,萊茵河卻因干旱水位持續走低,導致煤炭運量大打折扣。今年預計運輸的4000萬噸煤炭,估計只能完成65%。這讓德國的能源危機雪上加霜。

    本來可以堆三層集裝箱,現在只能堆一層

    而碼頭上還有成堆的集裝箱等著運走

    (圖:shutterstock)▼

     

    能源危機面前,首當其沖的是民生,民眾取暖用電將受到最直接的影響。

    其次就是工業,德國是歐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重要化工品生產國。天然氣為德國化工行業供能約65.6%,實惠的“俄氣”讓德國很多工業企業能夠以低成本運營,贏得更多競爭力。

    自6月23日以來,德國已經進入國家天然氣能源計劃第二階段警報級別。一旦進入第三階段緊急級別,天然氣將按分配計劃供給,屆時,一些能源密集型化工行業將被迫減產。

    凜冬將至? ▼

     

    綜合來看,受成本和政策的雙重壓力,德國用氣需求或許會有所下降。

    另外,天然氣除了作為能源,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是合成幾十種化工產品的原料。近期,已經有多家化肥廠停產或減產,這將對相應供應鏈或全球相關產品供應端造成沖擊。

    看似只是能源問題,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

    要是化肥生產供應不上,農業出了問題該咋整?

    (圖:壹圖網)▼

     

    某些工業設施如果被長時間關閉,可能會受到永久性損壞。

    另外,天然氣漲價可能引起通脹。因為燃氣為生活必需品,當居民的收入較多地被用來支付燃氣費用,在其他方面的消費能力自然降低。這將直接影響經濟,甚至會引發民眾恐慌,擾亂正常經濟秩序等不良后果。

    化肥也歇菜、交通也受影響,或許直到此刻

    德國人才被斷供的天然氣提醒了”什么叫戰略物資“

    (圖:shutterstock)▼

     

    在重重危機面前,歐洲依然提出REPowerEU的能源計劃,來降低對“俄氣”的依賴。但客觀來講,“俄氣”中斷留下的窟窿,在新的能源供應上線前,在短期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完全填補的。

    不過俄氣是把雙刃劍,反過來可能傷及歐盟自身

    (圖:reddit @u/andmascales)▼

     

    歐洲順利度過這個冬天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其今后的“尋氣”之旅仍然長路漫漫。

    © 京ICP備05049234號

    E-mail:ait@263.net.cn     服務熱線: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亞艾特展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鄭重聲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編輯、復制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

    「央视快评」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校花喝下春药被男生玩弄_优美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