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速覽要點
本周(2022.10.31-11.6)要聞如下:
國內要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1-9月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694.8億立方米
我國首個千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 利用與封存項目啟動
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2022-2023年采暖季天然氣保供穩價專題會議
冬供首船11萬噸液化天然氣到港
交通運輸部:全力保障北方地區供暖季液化天然氣海上運輸
保供進博會,國家管網西氣東輸向上海日供天然氣超一千萬立方米
國家管網集團與中國電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國際要點
土耳其:歐洲可通過土耳其獲取俄天然氣
俄媒:今年俄羅斯對歐天然氣供應將銳減55%以上
阿聯酋ADNOC和印度GAIL將共同探索液化天然氣供應市場
國際能源署:歐洲2023年冬天將有“缺氣”風險
阿塞拜疆希望歐盟簽署長期天然氣購買合同
德政府將承擔消費者12月天然氣預付款
1、國家發展改革委:1-9月全國天然氣
表觀消費量2694.8億立方米
10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694.8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4%;2022年9月,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79.2億立方米,同比下降3.3%。
2、我國首個千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
利用與封存項目啟動
記者11月4日從中石化新聞辦獲悉,中石化與殼牌、中國寶武、巴斯夫當天在上海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四方將開展合作研究,在華東地區共同啟動我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為華東地區現有產業脫碳,打造低碳產品供應鏈。該項目將引領我國CCUS產業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3、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2022-2023年
采暖季天然氣保供穩價專題會議
近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2022-2023年采暖季天然氣保供穩價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實做細天然氣保供穩價工作,切實保障民生用氣需求,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主持會議并講話,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中石油總經理侯啟軍,中石化高級副總裁劉宏斌,中海油副總經理周立偉,國家管網集團副總經理何仲文等參加會議。
會議強調,黨的二十大要求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能源工作的高度重視。能源行業要立足國情、保持定力、堅定自信、增強主動,把采暖季天然氣保供穩價提升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高度,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會議要求,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要客觀認識和準確把握今冬明春采暖季天然氣供需形勢,強化合同履約執行,強化民生用氣保障;立足國內全力增儲上產,狠抓基礎設施重大工程按期投用;堅持采暖季煤炭、電力和天然氣多能互補,強化采暖季天然氣行業多企互濟;打好管道占壓清理攻堅戰,切實做好管道保護。各企業要團結一致,全力以赴確保采暖季天然氣保供穩價工作再落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有關司局負責同志,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管網集團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4、冬供首船11萬噸液化天然氣到港
11月4日11點45分,隨著今年冬供第一船——來自卡塔爾的“莫扎”輪平穩靠妥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碼頭,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工作正式拉開序幕,接收站正式開啟5個月的高負荷“送暖”模式。
“莫扎”輪是世界上最大的Q-MAX型LNG運輸船,此次它將卸載25萬立方米、11萬噸液化天然氣。作為當前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LNG接卸基地,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對華東地區冬季天然氣保供至關重要。該站現有6座LNG儲罐,總罐容108萬立方米,滿庫容時可儲備6.7億立方米天然氣。沖鋒模式下,單日最大氣化外輸能力可達3900萬立方米,有力保障華東地區冬季高峰期天然氣安全可靠供應。
5、交通運輸部:全力保障北方地區
供暖季液化天然氣海上運輸
11月4日,載運7.32萬噸液化天然氣(LNG)(折合天然氣1.02億立方)的“斯達維多”輪在海巡“0492”輪護航下安全靠泊曹妃甸港唐山LNG接收站,開始卸載天然氣。據了解,該接收站作為河北首個液化天然氣接卸站,是北京地區用氣的核心調峰站,能夠保障北京冬季供暖三分之一的用氣量,液化天然氣(LNG)的運輸全部“從海上來”。
隨著近期冷空氣活躍,我國北方各地區開始進入供暖季,保障液化天然氣(LNG)海上運輸事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和綠色能源轉型加速。在天津港,當地海事部門主動協調港口、引航、碼頭等單位建立協調聯絡機制,實現船舶進港計劃、引航服務、氣象預警等信息共享共用,第一時間將惡劣天氣等信息傳達至船舶。
開設綠色通道,24小時優先辦理手續,保障LNG船舶隨來即辦、隨來即走。設置海上移動安全區,開展LNG船舶夜間進出港保障措施檢驗,建立海陸空“三位一體”監管體系,全程跟蹤監管LNG船舶安全航行。
根據預測,北方地區供暖季預計將有100余艘液化天然氣(LNG)船舶到港,可供應700多萬噸液化天然氣,折合天然氣約100億立方米。
6、保供進博會,國家管網西氣東輸向
上海日供天然氣超一千萬立方米
11月5日,國家管網西氣東輸作為能源領域新“國家隊”的骨干企業,作為進博會乃至上海市天然氣保供的主要力量,以西一線、西二線、川氣東送管道、如東—海門—崇明島管道、甪直—寶鋼5條天然氣管道,構建起向上海源源不斷輸送天然氣的多氣源供應格局,日供氣量超1000萬立方米,為進博會的成功舉行貢獻管網力量。2022年,文23儲氣庫年度容量競價交易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完成,最終6家公司通過競標,摘得1.9億立方米儲氣容量的使用權,標志著國家管網西氣東輸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為保證上海特大型城市用氣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
自工程開工建設,西氣東輸一線管道就創下多個“第一”:國內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條世界級天然氣管道工程;第一次在長江和黃河上完成長距離、高難度、大口徑的盾構、頂管及定向鉆穿越;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制定中國大口徑天然氣長輸管道設計、建設和制造技術標準等等。
國家管網西氣東輸公司目前高效運營著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甘寧交界以東5條干線管道、6條支干線、18條聯絡線、36條支線,超過1.6萬千米的管道,管網年一次管輸能力超1900億立方米。截至目前,已累計輸送天然氣超7700億立方米,折合替代標煤10.2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26億噸、粉塵5.58億噸,相當于種植34.96億公頃,約3.65個中國國土面積的闊葉林,惠及近5億人口。
7、國家管網集團與中國電科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1月3日,國家管網集團與中國電科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國家管網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偉,中國電科黨組書記、董事長陳肇雄出席簽約儀式并見證簽約。
張偉表示,國家管網集團作為我國能源領域新“國家隊”,自成立以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大力實施數字化轉型,爭創管輸原創技術策源地,爭當能源管輸產業鏈“鏈長”。中國電科是我國軍工電子主力軍、網信事業國家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雙方均肩負著服務國家戰略和民生福祉的重要職責。希望雙方以此次簽約為契機,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體現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上,共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陳肇雄表示,中國電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三大定位”,聚焦“四大板塊”,優化業務布局,深化改革創新,加速轉型升級,發展態勢良好,不斷提升支撐服務強軍興軍、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能力。中國電科與國家管網集團前期積極對接需求,就雙方加深合作、共同發展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以此次簽約為新起點,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規模、提升合作實效,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國際要聞
1、土耳其:歐洲可通過土耳其
獲取俄天然氣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4日報道,土耳其總統府發言人易卜拉欣·卡林表示,歐洲可以通過土耳其的“天然氣樞紐”獲取俄羅斯天然氣。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0月就在土耳其建設歐洲最大的天然氣樞紐一事達成一致。目前,土方正加緊推進供氣樞紐建設計劃,打算今年年底前制定一份項目實施路線圖。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近日披露,該天然氣供應樞紐很可能選址在土耳其西北部色雷斯地區。
2、俄媒:今年俄羅斯對歐天然氣
供應將銳減55%以上
據塔斯社11月3日報道,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今年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將驟減55%以上。
報告稱:“2022年前10個月,俄羅斯通過管道向歐盟輸送的天然氣與2021年同期相比減半,減少600億立方米。2022年全年,預計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供應量將下降55%以上,減少800億立方米,給歐洲和全球天然氣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3、阿聯酋ADNOC和印度GAIL
將共同探索液化天然氣供應市場
據原油新聞11月1日消息稱,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和GAIL印度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旨在探索液化天然氣供應和脫碳的機會。
該協議由GAIL(印度)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Sandeep Kumar Gupta與ADNOC LNG首席執行官Fatema Al Nuaimi簽署。工業和先進技術部長蘇丹·艾哈邁德·賈比爾等人出席了儀式。
該協議將尋求優化液化天然氣貿易活動,探索可再生能源的聯合股權投資,并監測液化天然氣貨物的溫室氣體供應。
賈比爾博士說,新協議將幫助合作公司擴大其商業伙伴關系,特別關注低碳能源供應。他說,印度和阿聯酋在包括能源在內的各個領域都有著牢固的雙邊關系。
4、國際能源署:歐洲2023年冬天
將有“缺氣”風險
當地時間11月3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2023年的冬天,歐洲將有缺少天然氣的風險。國際能源署估計,如果屆時俄羅斯對歐洲輸送的天然氣完全中斷,那么歐洲將缺少約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屆時,歐洲天然氣儲備將只能達到65%,而不是今年的95%。
因此,國際能源署呼吁歐洲國家盡快行動起來,削減內部需求。
5、阿塞拜疆希望歐盟簽署
長期天然氣購買合同
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3日報道,阿塞拜疆警告歐盟,只有為其管道和長期購買合同提供新的投資,它才能夠履行對歐盟的天然氣出口翻番的承諾。歐盟和阿塞拜疆在7月簽署了一項協議,到2027年將天然氣供應量增加一倍,至每年200億立方米。
6、德政府將承擔消費者
12月天然氣預付款
當地時間11月2日,德國聯邦以及各州政府召開會議,商討新一輪救助方案的具體措施。經過數小時的討論,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就設置天然氣與電力價格上限等內容達成一致。據報道,當天通過的具體內容包括,作為緊急援助的一部分,聯邦政府將承擔消費者今年12月份的天然氣和供暖的預付款,總額為90億歐元(約合64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