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11月4日報道,2022年,中國天然氣市場需求量預計將達到3530億方,同比減少47億方,降幅1.3%,成為歷史上首次同比下降的年份。此外,預計今冬明春(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天然氣市場需求量1716億立方米,同比微降0.3%。北京世創能源咨詢首席研究員楊建紅在11月3日召開的2022年重慶油氣論壇冬季峰會上發表上述預測。受疫情、經濟走弱、高氣價等影響,今年1—9月,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694.8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4%。
今冬明春(2022年10月-2023年3月),中國天然氣供需或整體偏寬松,但部分時段或仍緊平衡,且氣價預計仍將高位運行。在11月3日召開的2022年重慶油氣論壇冬季峰會上,“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有關負責人如此表示。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技術研發中心分析師王建萍在會上稱,2022年采暖季供需大概率為前緊后松,整體呈現偏寬松的態勢,但不排除經濟恢復較好或出現冷冬情況而致偏緊的情況出現。
2022年重慶油氣論壇冬季峰會成功舉行
11月3日,2022年重慶油氣論壇冬季峰會以線上會議形式成功舉行。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部分省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以及天然氣上中下游企業、相關金融機構、能源資訊機構和新聞媒體的3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氣象局、中國城燃協會、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集團、中國華電集團及相關研究機構的11位專家作了主題演講。
與會專家表示,今冬明春,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局部地區和階段性氣溫可能偏低;需求與去年基本持平,12月為月用氣高峰,日用氣高峰將出現在12月-1月份上旬;保供資源總體充足,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城燃企業保供壓力較大。大家認為,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和不確定性因素,各方要積極參與,共同落實保供責任。上游要通過“穩中亞、增俄氣、挖國產”等措施,做好資源籌措;管網、儲氣等基礎設施要優化運營,提升調峰保供能力;下游要立足自身,采取“錯峰、順價、壓減”等綜合手段,緩解供需矛盾;要統籌協調,發揮能源“互濟互保”作用,確保民生用氣;要堅持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障安全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