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沿海接收站不斷投產建設,近年來國內沿海省份天然氣保供和調峰能力均有提升,相比之下內陸省份氣源仍舊較為單一,在冬季用氣高峰期,面臨著較大的保供壓力。因此近年來天然氣內河接收站的關注度愈發增長,長江中下游省份“十四五”規劃中被屢屢提及內河LNG接收站的建設。
內河LNG接收站的優勢
與沿海接收站相比,長江內河LNG接收站更加貼近內陸巨大的天然氣終端消費市場。同時隨著近年來,國家和地方主管部門大力推進天然氣調峰儲備設施的建設,落實調峰儲備責任。內河接收站可以承擔調峰儲備任務,在調峰補庫能更發揮更加的作用,減輕天然氣調峰壓力。
內河LNG碼頭資源具有稀缺性。受南京長江大橋和武漢長江大橋的橋高限制,內河LNG碼頭的選址限制在長江中下游,《全國沿海與內河LNG碼頭布局方案(2035年)》中,內河LNG碼頭也重點選擇在湖北(宜昌三峽大壩以下)、湖南、江西、安徽、江蘇5個省份,規劃6處地點,因此內河碼頭的先建者未來將占有足夠的先發優勢。
在氣源方面,近年來隨著LNG接收站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與海外主要資源商簽訂長期購銷協議,建立完善了自身的資源池,可以實現LNG資源來源和貿易方式多元化,有利于保障內河接收站資源供應。
內河LNG接收站建設現狀
中國內河LNG接收站在建一覽
從內河LNG接收站建設現狀來看,正式施工建設的僅有蕪湖長江內河LNG接收站和武漢民生LNG接收站。其他內河接收站或因經濟性問題或因資金問題暫時未有實質性進展。
隆眾資訊認為,政策層面對內河LNG接收站的建設釋放了積極的信號,但是目前影響投資和建設進度的主要是未來的經濟效益。
水運在規模效應的加持下,運輸成本低于陸運,這是內河接收站的潛在優勢。但是由于長江上橋高的限制,可能會使得內河接收站需要在沿海進行中轉,這在無形中抬高了LNG的成本。同時2021年以來國際LNG和原油價格偏高,與國內形成較大的價差,進口LNG資源成本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是影響內河LNG建設積極性的主要原因。但是未來隨著LNG接收站和調峰儲氣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以及國內天然氣消費規模的擴大,內河LNG接收站仍舊有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