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來臨,LNG頻頻成為能源和民生領域關注的熱點。LNG是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簡稱,被公認為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有著廣泛的應用。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LNG產量和貿易量迅速增加。
LNG在天然氣進口中占據重要地位
伍德麥肯茲天然氣與液化天然氣研究團隊的研究報告預測,2022年我國LNG進口量比去年將下降18%,或迎來自2006年首次進口LNG以來的最大降幅,這一數據在2015年出現首次下降,但僅下降了1%。
目前,我國天然氣進口主要有管道氣及LNG兩大來源。今年1~8月,我國進口LNG4064萬噸,同比下降21.3%,高昂的進口成本抑制了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需求,進口管道氣顯現出成本優勢,增速超過LNG。
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相比管道氣,LNG資源仍在現在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占據重要地位,因為其更契合國內天然氣發展特點,潛力較大,其中最顯著的優勢是,LNG進口更具可行性。天然氣進口管道從規劃到建成投產歷時較久,且多受地緣因素及國際政治環境限制,限制了從產地到終端的觸及范圍,而LNG運輸方式的優化與便捷,使其貿易屬性更加鮮明。
雖然受疫情及低碳政策等影響,全球范圍對油氣領域投資力度有所減少,目前能源供需失衡現象明顯,但預計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未來幾年全球天然氣資源供應仍將回到充裕狀態。
LNG接收站還是一種儲氣調峰設施,雖然80%的LNG進口資源是通過長約進口,但在國內天然氣供應相對緊張時,可以通過接收站臨時采購國際現貨資源來彌補供應缺口。這對當下儲氣調峰能力薄弱的國內市場尤為重要。
東部地區為我國主要的天然氣消費地區,而我國天然氣資源及管道氣進口資源主要來自西部,天然氣資源調配成本較高。LNG接收站則普遍位于東部沿海,這將有效緩解我國天然氣資源及利用分配不均的矛盾,降低調配成本。
同時,LNG接收站的公平開放將逐漸常態化,利好下游終端參與上游資源競爭,國內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福利將在LNG進口領域得到最直接的體現。
2021年,中國進口LNG達8140萬噸,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
全球最大的LNG供貨國是澳大利亞,達8300萬噸;其次是卡塔爾,LNG供應量為8130萬噸;美國位居第三,LNG供應量為7360萬噸。
澳大利亞是我國最大的LNG進口來源國,進口量430億立方米,占比39.4%,同比增長7.7%;美國超越卡塔爾成為中國第二大LNG進口來源國,進口量124億立方米,占比11.4%,同比增長191.1%。
2021年,我國進口天然氣168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9%。其中來自澳大利亞、土庫曼斯坦、俄羅斯、美國、卡塔爾及馬來西亞6個國家的進口量合計1290億立方米,占比77%。我國管道氣進口量59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9%;LNG進口量108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3%。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天然氣資源進口占比近年來逐年增加,且增速較快,從2019年第18名,到2020年第8名,再到2021年第4名。隨著中美貿易關系進一步正?;?,這一排名還將進一步提升,有望超越卡塔爾,成為我國第三大天然氣進口國,但與澳大利亞及土庫曼斯坦的進口規模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LNG主要成分是甲烷,是最干凈的化石能源。LNG無色、無味、無毒且無腐蝕性,體積約為同量氣態天然氣體積的1/625,液化天然氣的質量僅為同體積水的45%左右。
氣田生產的天然氣凈化經壓縮、冷卻至其凝點溫度-161.5攝氏度后變成液體,通常液化天然氣儲存在-161.5攝氏度、0.1兆帕左右的低溫儲存罐內,需要用專用船或油罐車運輸,使用時重新氣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LNG產量和貿易量迅速增加。
在注重環境保護的背景下,使用天然氣這種清潔高效的能源,有助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
可以說,LNG的應用實際上就是天然氣的應用,但由于其特性,LNG又比天然氣有著更廣泛的用途。除了用電廠、工廠、家庭用戶的燃料,LNG所含的甲烷可用于制造肥料、甲醇溶劑及合成醋酸等化工原料;所含的乙烷和丙烷可經裂解而生成乙烯及丙烯,是塑料產品的重要原料。
此外,超低溫的LNG在大氣壓力下轉變為常溫氣態的過程中,還能提供大量的冷能,將這些冷能回收,可以在利用空氣分離制造液態氧、液態氮,制造液化二氧化碳、干冰,發電,制作冷凍食品,建造冷凍倉庫,以及橡膠、塑料、鐵屑等產業廢棄物的低溫破碎處理等領域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