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速覽要點
本周(2022.12.19-12.25)要聞如下:
國內要點
港華集團與深能燃控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內陸地區最大規模政府儲氣項目建成投產
新疆油田油氣當量創歷史新高 原油年產量首次突破1400萬噸
我國實現生物航煤綠色國際貨運首飛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全線貫通
深能燃控與中石化簽署中長期管道天然氣購銷協議
國際要點
摩洛哥西部一儲氣站發生爆炸
俄羅斯:禁止俄氣與“不友好國家”有關公司或個人部分業務往來
“北溪”事件撲朔迷離 西方無法證實系俄羅斯所為
德國完成對天然氣進口商Uniper國有化
今年8至11月歐盟天然氣消費量下降20.1%
1、港華集團與深能燃控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月19日,港華集團與深圳能源燃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深能燃控”)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香港中華煤氣內地公用業務營運總裁、港華智慧能源執行董事暨營運總裁紀偉毅,深圳能源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楊錫龍,香港中華煤氣企業會計總監朱偉明,港華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文健,港華集團副總裁叢樹峰,深能燃控董事長王鋼等領導出席。
深能燃控系深圳能源集團子公司,作為深圳能源集團燃氣產業發展和專業化投資運營管理平臺,負責燃氣項目開發、投資、建設、運營管理以及燃氣采購、儲運、銷售、天然氣貿易等相關業務。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資金、技術優勢,以及對燃氣項目的運營管理經驗和社會資源稟賦,在城市燃氣、天然氣貿易及LNG接收站、燃氣發電、新能源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推動燃氣市場發展及綠色能源體系的構建。
2、中國內陸地區最大規模
政府儲氣項目建成投產
記者從中鐵十八局集團獲悉,23日,中國內陸地區最大規模液化天然氣政府儲氣項目——山東濟南南曹范LNG(液化天然氣)調峰儲配站全面建成投產。
作為中國環渤海地區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點項目,濟南南曹范LNG調峰儲配站項目由濟南市政府投資建設,總投資約13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22.8公頃。全面建成后,最大儲氣能力將達到4200萬立方米,可滿足濟南市及周邊地區7天以上的民生用氣需求,是中國內陸地區政府投資的最大規模液化天然氣儲氣項目。
據負責施工的中鐵十八局集團項目有關技術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采用的40000立方米儲氣罐采用了三層金屬罐結構,總重超過4100噸,是山東省同類容積最大的三金屬全容罐,在國內也相當罕見。施工過程中,采用“邊柱液壓頂升倒裝法”施工工藝,先在基礎頂搭建好儲罐的罐頂,再用機械吊裝提升罐頂,罐壁則在地面施工完成后再逐層升高,最后再與儲罐底板進行無縫焊接,既減少了高空作業,又提高了工效和質量。經過反復調試和測試,項目安全、順利地完成了儲罐預冷注液工作。
該項目一期已于2021年9月建成投產,最大儲氣能力為1800萬立方米,在2021年-2022年采暖季保供期間,累計外輸天然氣1244萬立方米。此次全面投產后,南曹范LNG調峰儲配站的日供氣量將由之前的250萬立方米,增長到620萬立方米,相對于燃煤采暖可減少近39%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推動山東天然氣儲氣能力實現整體躍升和新舊動能轉換,全面提升環渤海地區清潔能源的供應保障能力。
3、新疆油田油氣當量創歷史新高
油年產量首次突破1400萬噸
截至12月22日,新疆油田今年累計生產原油1409萬噸、天然氣37.5億立方米,提前9天完成全年油氣生產任務,原油年產量首次突破1400萬噸,油氣當量達到1708萬噸,均創歷史新高。
新疆油田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集團公司工作部署,以系統性思維、“強矩陣”理念、常態化對標引領效益開發提質升級,以轉變思想觀念、優化部署實施、精益組織管理“三個到位”力促整體開發水平邁上新臺階。油田整體創效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轉變觀念,凝聚穩產上產共識合力。新疆油田堅持全生命周期經營油氣藏,推動產能建設從注重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油氣配產從注重產能配產向注重效益配產轉變、油藏管理從注重傳統跟蹤向注重“強矩陣”管理轉變、開發評價從注重單一生產指標向注重效益開發指標轉變。四季度開展冬季勞動競賽以來,新疆油田原油日產水平持續穩定在4萬噸以上高位運行,為明年原油生產高水平起步打下堅實基礎。
4、我國實現生物航煤
綠色國際貨運首飛
記者從中國石化獲悉,近日,中國大陸首個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商業貨運航班完成首飛。該航班使用的是中國石化鎮海煉化生產的生物航煤,是我國航空物流綠色發展上的實踐,為航空物流業推廣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奠定了基礎。
記者了解到,生產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餐飲廢油、動植物油脂、農林廢棄物等。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減排50%以上。
據介紹,2009年,中國石化石科院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航煤生產技術,利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下屬生產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煤試驗裝置,推動生物航煤在2013年、2015年、2017年相繼完成首次試飛、首次商飛和首次跨洋飛行,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今年5月,我國首套10萬噸/年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在鎮海煉化進行首批規?;嚿a,并獲亞洲首張全球RSB生物質可持續航空燃料認證證書。
中國石化表示,目前,鎮海煉化生產的生物航煤在首批發往空客(中國)天津總裝制造基地的基礎上,相繼在東航、南航、國航、多彩貴州航空等國內航線及國際貨運航線投用,實現從制造基地到商業飛行、從客運航空到貨運航空、從國內航線到國際航線的三層跨越,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從規?;a走向規?;瘧?,產業鏈得到拓展和延伸。
5、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
“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全線貫通
當地時間12月21日,位于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科維克塔天然氣凝析氣田與“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線路科維克塔-恰揚達段正式投入運營,這也意味著“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全線貫通。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以視頻方式出席了開通儀式。
普京表示,該項目的啟動運營,為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動力,也為外國合作伙伴提供了穩定的供應能力。
科維克塔天然氣凝析氣田是俄羅斯東部地區天然氣儲量最大的凝析氣田。天然氣可采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可采凝析油儲量為6570萬噸??凭S克塔氣田投入運營將會顯著提高俄羅斯向中國每年輸送天然氣的總量。“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項目的全線貫通對于中國有重要意義,俄羅斯天然氣通過陸路管道進入中國可以減少中國對海上傳統能源進口的依賴,同時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也可以有助于國內尤其是中國北方地區的環保減排工作。
6、深能燃控與中石化簽署
中長期管道天然氣購銷協議
近日,深圳能源燃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華南銷售中心在前海聯合交易中心舉行了管道天然氣購銷框架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將在天然氣貿易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本次框架協議的簽署,也將有助于優化深圳市天然氣供需結構,保障深圳市能源供應安全,是深圳能源積極響應市政府號召、穩固市場基礎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石化助力深圳建設天然氣貿易樞紐城市的的重要舉措,雙方將緊抓戰略合作的良好契機,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及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貢獻力量。
國際要聞
1、摩洛哥西部一儲氣站發生爆炸
當地時間12月22日晚,摩洛哥西部城市穆罕默迪耶一家天然氣儲氣站發生爆炸,并引起大火。
據悉,事故地點位于該市的拉法萊斯地區,當地民防部門已趕赴現場進行滅火作業,并封鎖了附近路段。
目前,官方尚未發布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2、俄羅斯:禁止俄氣與“不友好國家”
有關公司或個人部分業務往來
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地時間12月22日簽署總統令,禁止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及其子公司在2023年10月1日前,與對俄羅斯及其公民有不友好行為的國家有聯系的公司和個人進行部分業務往來。
總統令規定,如果外國人士與對俄羅斯法人和自然人有不友好行為的國家有聯系(包括如果外國人士擁有這些國家的公民身份,其注冊地、主要經營活動或主要獲取利潤的地點位于這些不友好國家),或者受上述人士控制,則禁止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及其子公司進行部分業務往來。
被禁止的業務往來主要針對開采自烏連戈伊油氣田阿奇莫夫沉積層的天然氣和凝析油,開采自南俄羅斯氣田的天然氣,以及上述兩地區相關的開采服務??偨y令要求俄羅斯聯邦政府在10天內確定上述油氣產品和開采服務的最高限價和最高限額,如果不友好外國人士試圖超出最高限價或最高限額,則該業務在2023年10月1日前將被禁止執行。
3、“北溪”事件撲朔迷離
西方無法證實系俄羅斯所為
據《華盛頓郵報》12月21日報道,今年9月,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北溪”管道發生爆炸泄漏事件,多國迅速將矛頭指向俄羅斯。但一些西方官員私下承認,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是這一事件的“幕后黑手”。
盡管對這是一次“蓄意行為”的說法沒有爭議,但在調查未能證明俄羅斯有罪后,西方官員已對其是否參與其中表示質疑。一名歐洲官員稱,“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參與了襲擊,而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承認,事實證明,對襲擊的調查取證“極其困難”。
報道稱,爆炸造成了可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甲烷氣體泄漏,在過去幾個月中,調查人員梳理了管道碎片,分析了從波羅的海海底發現的爆炸物殘留物。地震學家已經確定了9月26日發生的三次爆炸的時間,這些爆炸導致了“北溪”1號和2號管道發生四次泄漏。
4、德國完成對天然氣進口商
Uniper國有化
德國聯邦經濟部和財政部在12月22日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宣布,已經完成對天然氣進口商Uniper的收購,持股99%。
據德國聯邦政府網站介紹,Uniper是德國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為德國大量市政公用事業公司和大型公司提供天然氣。由于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不足以及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該公司處于嚴重緊急狀態。聯邦政府此舉旨在確保德國能源供應安全。
聲明指出,聯邦政府通過投入80億歐元購買了Uniper93%的股份,并以5億歐元從該公司之前大股東芬蘭Fortum集團收購了另外6%的股份。這意味著聯邦政府現在擁有該公司99%的股份。與此同時,聯邦政府還計劃在未來融資250億歐元。
據Uniper估計,到2024年底,所需國家援助總額可能超過300億歐元。今年,Uniper通過股權措施獲得了總計135億歐元的國家支持。
歐盟委員會20日批準了德國聯邦政府對Uniper的救援計劃,但為避免不公平競爭,德國聯邦政府必須最遲在2028年將其所持股份減少到最高25%,只有在歐盟委員會批準的情況下才能延期。
聲明指出,在業務管理上,該集團仍然“自我負責”。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受薪酬限制。此外,該集團將成立新的監事會,4名新成員將取代Fortum集團的代表成為監事會委員。
5、今年8至11月歐盟天然氣
消費量下降20.1%
歐盟統計局12月20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8至11月,歐盟天然氣消費量較2017年至2021年同期天然氣平均消費量下降20.1%。歐盟“能源重振計劃”旨在將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間的減少目標設定為較2017年至2021年同期平均水平減少15%。
2022年8月至11月,除馬耳他(+7.1%)和斯洛伐克(+2.6%)的天然氣消費量有所增加外,其余24個成員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8個歐盟成員國消費量降幅超過15%的目標。芬蘭(-52.7%)、拉脫維亞(-43.2%)和立陶宛(-41.6%)等國消費降幅最大。同時,愛爾蘭、西班牙、捷克、葡萄牙、意大利、斯洛文尼亞等六個成員國雖減少了天然氣消耗,但尚未達到15%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