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天然氣市場處于加速變化的振蕩時刻。本文從天然氣產業鏈和宏觀經濟環境入手,首先研究和分析全球天然氣市場的趨勢、變數和挑戰,然后進一步探討這對未來的全球天然氣市場和液化天然氣貿易意味著什么。RBAC公司基于不同的假設,模擬并分析出不同的場景對液化天然氣貿易的影響,包括消費量,交易量和價格等。
1 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趨勢1.1宏觀經濟環境
目前國際天然氣市場將面臨的變數和挑戰可歸結為兩個主要趨勢:
1. 破壞區域市場平衡和能源韌性的地緣政治事件重新成為許多液化天然氣買家的焦點。
雖然國際市場在今年冬天重新趨于平穩,但只要天氣和地緣政治方面稍有動作,市場上就可能出現新的不穩定性;而政策制定者們在積極地設法增進天然氣供給的韌性,因此國際天然氣市場將在短期時間內出現看漲的局勢,且極不穩定。
2. 市場中通貨膨脹帶來的壓力以及經濟衰退帶來的威脅依舊存在,而政策制定者將抓住提振經濟的機會,以此加速能源轉型。
考慮到主要經濟體新通過的政策中對可再生能源和氫能等新興能源技術的推介,天然氣將面臨更多競爭壓力,國際能源署(下稱IEA)于最新發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將全球天然氣需求下調。
圖 1 顯示了自1970年以來報告的年通脹率超過6%的國家百分比。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報告通貨膨脹的國家比例于2022年接近100%,通脹如今已是影響大多數國家的全球現象。
自2020年以來,全球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是能源、農業和金屬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疫情給這些商品的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壓力;而2022年爆發的俄烏沖突將價格推至更高的水平。圖2的左側圖表顯示了俄羅斯和烏克蘭在能源、金屬/礦物和農產品的商品出口份額。此外,由于俄羅斯和烏克蘭出口的這些關鍵商品占較多的市場份額,盡管進口國努力填補這些空缺,但完全解決全球供應鏈限制問題還需要時間。因此,這意味著國際經濟中涉及通脹的問題依舊存在。
圖3中表明,盡管疫情對經濟產生了影響,但全球通脹率在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降至3.23%,然后在2021年上升至4.7%。俄烏沖突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2年全球通脹率將達到7.4%。這是自1996 [1] 年以來通脹率最高的年度增幅。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到2024年,通脹率將持續高位,全球平均通脹率接近5%,2024年之后降至較低水平。
對通脹和經濟衰退的擔憂使政府的行動和應對措施成為2022年的焦點。能源投資在這一年創造了新高,新的政策支持和計劃即將出臺。
IEA的報告顯示,在所有行業、技術和地區,2022年世界能源投資將增長8%以上,總額達到2.4萬億美元,遠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能源部門所有領域的投資都在增加。然而,近年來的投資增長主要來自電力部門——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和電網——以及提高終端使用效率而支出的投資。盡管天價的燃料價格為供應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意外收獲(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的凈收入將在 2022 年翻一番,達到前所未有的 4 萬億美元 [2] )對石油、天然氣、煤炭和低碳燃料供應的投資是唯一一個總體上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的領域。
2022 年,許多政府抓住機會,更加重視能源轉型,并通過了新的法規和政策,以加速能源投資,例如,美國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歐洲委員會的《可再生能源歐盟計劃》、印度的《節能法案》和日本的《綠色轉型計劃》。這些政策對于推動未來幾年能源行業的轉型至關重要。這些政府政策創造了在新興行業引入市場動力催化劑的機會,并為緩解經濟衰退創造了就業機會。然而,必須認識到這些新政策在當前經濟狀態下的風險。
首先,通脹將抵消投資回報和造成經濟停滯。根據IEA的報告,2022年增加的2000億美元資本投資中約有一半可能會被更高的成本所抵消。
其次,近年來通過的大多數政策都明確關注一系列特定的能源技術,然而這些政策限制了替代方案的競爭,并可能通過挑選贏家和輸家來間接地阻礙只有通過競爭才會產生的創新。
最后,盡管有目標,也有所致力,但這些目標的實施仍面臨挑戰。例如,美國和愛爾蘭要求以創紀錄的速度增加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支持未來5-7年的新投資,其中包括有足夠的人力資本支持、監管流程和制造業供應鏈,這些假設都明顯高于當前現狀。
1.2 天然氣市場趨勢
過去一年中,全球天然氣市場一直處于動蕩之中。由于通脹的大幅上升、俄烏沖突造成的供應變化以及能源價格高企導致市場緊張,波動加劇。然而,如圖4所示,最近10月和11月歐洲和亞洲天然氣市場的價格下跌表明,市場可能正在穩定下來。
雖然現在確定這些最近的價格趨勢能否持續還為時過早,尤其是在歐洲冬季供暖季節。但就現狀而言,歐洲似乎已經能夠通過增加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同時提高其天然氣的儲存水平,以減輕俄羅斯供應減少帶來的損失。然而任何惡劣天氣事件都可能打破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的微妙平衡,天然氣的實際需求量可能會大于計劃量,這可能導致在2023-2024年冬季注采季面臨更多挑戰。
1.2.1 2022年歐洲市場動態
如上所述,俄烏沖突造成的供應限制以及隨后從俄羅斯到歐洲的管道出口減少導致市場更加緊張,價格處于歷史高位。然而,歐洲通過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抵消了從俄羅斯進口管道氣的大部分下降。圖5顯示了2016年1月到2022年10月歐盟27國和英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 。如圖所示,去年LNG進口量已增至歷史新高。
將 2022 年年初至今的管道和液化天然氣進口量 與 2021 年同期進行比較時,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新增與俄羅斯管道氣的進口量下降之間的抵消更加明顯。如圖6所示,與2021同期相比,2022年年初至今,俄羅斯從北溪管道的天然氣進口下降了184 億立方米,而經由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至歐洲其他地區的俄羅斯天然氣分別下降了253 億立方米和144 億立方米。彌補俄羅斯管道氣空缺的,主要是西歐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新增,以及少量的從挪威、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進口(通過TANAP和Turkstream管道)的管道氣新增??偟膩碚f,2022年至今,歐洲管道氣的凈流入同期減少了519 億立方米,而歐洲的凈液化天然氣進口同期增長了488 億立方米,幾乎抵消了俄羅斯管道氣進口的所有下降。
如下圖7所示,雖然從2021年到2022年,進口天然氣的總量保持相對不變,但天然氣來源以及流動方向發生了重大變化。到目前為止,盡管歐盟輸電系統運營商 [3] 已經能夠協調這種轉變,但天然氣來源的重大變化可能使價格繼續面臨上行壓力。相比之下,歐洲現在必須簽訂液化天然氣新合同以此來彌補管道氣進口的降低。盡管歐盟委員會正在制定相關戰略,包括歐盟能源平臺 [4] ,但計劃仍處于制定的早期階段,尚未確定將采取哪些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如何將提供幫助。
1.2.2 液化天然氣合同和終端產能
從圖8中可以看出,歐洲在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供應中斷后增加了其合同簽訂。此外,從合同期限中可以看出,液化天然氣貿易談判明顯傾向于長期合同。
如圖 8 所示,在液化天然氣合同創紀錄的一年之后——2021 年全年共簽訂了約 100百萬公噸每年(mmtpa)的液化天然氣合同——截至2022 年11月,共簽訂了近 60百萬公噸液化天然氣。不出所料,在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后,歐洲在 2022 年簽訂了更多合同。此外,有趣的是,盡管那些歐洲國家試圖從天然氣轉向可再生能源,但大多數 LNG 合同都簽訂了約 15 年的任期,表明 LNG 貿易談判明顯傾向于長期合同。
圖9顯示了根據項目公告和相關新聞,按地區劃分的液化天然氣再氣化(左)和液化(右)的產能增量。在再氣化方面,俄烏沖突之后,歐洲天然氣接收站的審批和建設速度加快。從 2022 年到 2026 年,歐洲總共將增加 79百萬公噸每年的再氣化能力,比2021年增加了56%。然而放眼全球,盡管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需求受到很大關注,但亞洲仍然是最強勁的增量地區,從2022年至2026年,總共將增加272百萬公噸每年的再氣化能力,增量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和菲律賓。
在液化生產方面,從2022年至2026年,北美(主要是美國)總共貢獻了總增量產能的55%(236 百萬公噸每年),其次是卡塔爾(41百萬公噸每年)、加拿大(36 百萬公噸每年)和澳大利亞(27百萬公噸每年)。
2 情景建模方法概述
本研究旨在解決以下問題:不同的場景假設對未來的全球天然氣市場和液化天然氣貿易意味著什么?
RBAC全球天然氣團隊近日發布了一項研究,即用全球天然氣市場模擬器G2M2®對全球能源系統情景進行分析?;贗EA于10月下旬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提出的三種描述未來的能源情景RBAC團隊根據其中兩種天然氣需求在G2M2®Base的基礎模型上創建了兩種另外兩種長期市場情景。
G2M2®模型將IEA的天然氣的消費量預測作為輸入值,并在其預測中保留了需求的價格彈性因素。也就是說,在給定需求假設的情況下為天然氣價格提供了一個反饋循環,再以平衡當地供需的清算價格對每個局部市場的均衡需求量進行求解。求解出來的結果包含全球管道和液化天然氣貿易變化的詳細流動情況。
三種長期情景以遞進方式估計了不同假設下對天然氣市場和液化天然氣交易的影響,圖10中展示了假設比較。
IEA STEPS情景 ——既定政策情景(STEPS)描述當今政策環境下的發展軌跡,但不考慮實施的風險和阻礙。
IEA APS情景——承諾目標情景(APS)假設政府宣布的各項目標都按時足額實現,包括長期凈零排放目標和能源普及目標。 [5]
Base 22Q3 情景 – 這是基于 RBAC團隊G2M2®模型里的22Q3 基本情景,其不包括任何主要市場的驅動假設,僅考慮天然氣需求價格彈性的影響。這個基本案情景涵蓋了目前現有政府的政策影響,作為本研究的基準。
3 情景模擬結果和分析
本部分重點介紹不同情景模擬中的主要結果。
3.1 天然氣消費量
如圖11所示,在不同的情境下,未來近40年的全球天然氣消費量走勢呈不同趨勢。2022年的全球天然氣消費量預計為38240 億立方米。Base 22Q3中預測天然氣將長期逐步平穩增長,至2050年將達到45200億立方米。IEA STEPS情景則給出了一個非常平坦的預測,至2050年將達到近39000億立方米。而IEA APS情境中預測天然氣需求迅速下降,從2022年至2050年將減少40%,相當于減少近15700億立方米。圖12進一步展示了地區的天然氣消費的趨勢差異。
完整的G2M2®情景包括按國家或地區 [6] (澳大利亞,中國和印度等)劃分的天然氣消費和生產產量,以及電力,工業,運輸,住宅和商業的部門預測??傮w而言,由于許多政府政策目標側重于從燃氣發電轉向可再生能源,所以發電部門的天然氣需求在不同的情景之間呈現出最大的差異。而與22Q3BASE情景相比,IEA STEPS情景中的工業方面上的天然氣需求仍然相對缺乏彈性。
3.2 液化天然氣進出口差額
無論情況如何,都需要額外的液化天然氣貿易。主要區別在于天然氣貿易水平隨時間的推移及其增量隨產地的變化而變化。圖 13 顯示了按情景劃分的區域天然氣液化情況。不出所料,北美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遞增量遙遙領先;在所有情景下,到2050年,的增長預測都相對穩定。相比之下,當進口國的天然氣需求減少時,在IEA APS情景中,非洲和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產量將大幅減少。并且,中東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在中短期內具有強勁的增長潛力,這與卡塔爾近期積極的產能擴張相吻合。
圖 14 顯示了按情景劃分的區域液化天然氣再氣化情況。從長遠來看,亞洲是液化天然氣的主要目的地,但歐洲對液化天然氣的中短期需求強勁。此外,考慮到之前提到的不同情景中的天然氣消費的差異,Base 22Q3和IEA STEPS情景中亞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相對穩定,這表明該地區的液化天然氣需求在當前政策下具有彈性。同時,將IEA 的兩個情景跟22Q3 BASE 情景進行比較時,歐洲液化天然氣需求具有更大的下行風險,這表明當前歐洲政策制定者有從天然氣轉向其他能源的動機。這可能會為短期內具有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天然氣策略增加額外風險,因此歐洲液化天然氣買家將在即將到來的冬季面臨更大的價格波動。
此外,中東地區液化天然氣進口也在增加,比如科威特、阿聯酋和約旦等增長型經濟體。盡管中東地區的銷量與亞洲需求相比相形見絀,但預計具有長期增長潛力。
3.3 液化天然氣貿易
G2M2®輸出的結果包括更精細的液化天然氣貿易預測。IEA情景(STEPS 和APS)與Base 22Q3情景相比,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有所減少。圖 15 顯示了IEA STEPS與Base 22Q3情景中按來源國劃分的歐洲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的比較;上圖顯示了IEA STEPS情景中按來源國劃分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的柱形圖,下圖顯示了與Base 22Q3情景相比,IEA STEPS情景中按來源國劃分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的遞增變化。
LNG進口的遞增變化大部分是由于北美LNG的減少,這表現為2030年減少了374億立方米,而兩種情景之間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縮小。這與圖13中預測的2026年至2030年間北美液化水平差距更大這一事實一致。
圖16顯示了IEA STEPS與Base 22Q3情景中按來源國劃分的亞洲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的比較。盡管由于液化天然氣向歐洲和其他地區轉移,兩種情況下流向亞洲的液化天然氣總量變化不大,但圖16的下圖顯示了俄羅斯到亞洲的液化天然氣逐漸增加。
圖 17 顯示了IEA STEPS和Base 22Q3情景中按目的地劃分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的對比。同時盡管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總量在兩種情境中差別不大,但是按目的地劃分的液化天然氣貿易出口的差異顯著。從長期來看,與Base 22Q3情景相比,IEA STEPS情景中出現了美國液化天然氣從歐洲逐漸轉向亞洲和新興市場的動態。
3.4 區域樞紐價格
除了詳細的液化天然氣流量預測外,本研究還提供主要地區的價格預測。
如圖18所示,預計未來兩年歐洲天然氣價格將繼續對亞洲市場的臨時溢價。直到2025年,歐洲液化天然氣價格將低于亞洲液化天然氣價格。
圖19顯示了不統假設情境下的亞洲、歐洲和北美的國際天然氣價格預測。在每一種情境下,市場都將恢復到遠低于 2022 年觀察到的價格水平。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波動,可能會推高清算價格。從長期來看,所有市場仍存在價格上漲的趨勢,以維持能源行業生產和持續投資。在Base 22Q3情景中,預計2050年亞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約為1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在IEA STEPS情景中,預計2050年約為1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到2050年,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荷蘭TTF在Base 22Q3情景中預計為1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在IEA STEPS情景中預計為9.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4 結論
當前市場在短期內處于微妙的平衡狀態。任何惡劣的天氣事件都可能破環微妙平衡并消耗計劃之外更多的天然氣。
就天然氣的長期前景而言,天然氣仍有多種可能性,這取決于主要經濟體的能源轉型政策的實施情況。由于許多能源計劃在2030年有一個里程碑式的目標,主要經濟體加速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氫能,因此這需要在未來五年內迅速增加大量的能源投資,以實現這一目標。然而,必須認識到,成功的能源轉型需要現有能源系統和新的清潔能源系統同步變化。對高價值天然氣項目的增量投資仍然至關重要,尤其是那些具有集成脫碳解決方案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