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2022-2023年中國氫能市場年度數據解讀
來源: 更新:2023-01-09 19:59:25 作者: 瀏覽:2675次
[導語] 雙碳”背景下,氫能作為新能源之一行業景氣度延續。2022年以來,政策繼續發力,除了各地陸續出臺“十四五”規劃,更多的行業支持政策、行業標準亦在不斷完善,推動氫能上下游產業鏈持續發展。其中上游氫氣依托于國內強大的副產氣資源,供應持續增長,多地產能過剩較為明顯,導致氫氣價格持續下行。如山東、廣東等作為主力市場,價格同比跌幅明顯。下游氫能環節,加氫站作為配套設施布局不斷加碼和完善,交通作為終端應用領域之一,主要以城市群為核心,以園區物流、公交等為依托不斷向前推進,工業應用如氫冶煉等多個示范項目落地。然而,氫能商業化發展依然道阻且長,未來在成本下降、技術革新等領域依然有待突破,也值得我們期待。
獲取更多內容及數據,請關注《2022-2023中國氫能市場年度報告》,掃描文末二維碼領取年報樣刊。
2022年中國高純氫價格震蕩下跌,預計全年均價為3.03元/立方米,同比降幅達到5%。年度市場價格變化主要受供應、需求共同作用。其中供應是影響全年價格變化的第一要素。受中國強大的工業副產氣產能支撐,2022年中國商品氫供應繼續增加,但受全球不確定因素影響,無論是工業需求還是氫能需求增速均不及供應增速,抑制商品氫產能釋放。雖然廠商采取以銷定產模式,氫氣整體處于供需動態平衡狀態,但由于部分地區產能過剩凸顯,競爭加劇下,仍導致價格出現震蕩回落。山東地區氫氣價格同比下跌10.3%;廣東則由供需緊平衡轉變為供過于求,價格承壓同比下降21.8%。
2020-2022 年受下游相關行業尤其是氫能發展帶動,部分企業充分利用公司副產氣積極布局氫氣資源,因此中國商品氫的產能呈持續增長態勢。據卓創資訊調研統計,2022年中國商品氫產能達 26.46 萬噸,同比增加 4.38萬噸,增幅近 19.8%,較2020 年增加 9.46 萬噸,累計增幅 55.6%。因下游需求增速不及供應增速,且市場處于產能過剩狀態,近三年產能增速逐漸下降。從產能各區域分布來看,華東地區經濟發達,上下游企業較多,支撐產能最為集中,山東、江蘇為產能主要分布區域;其次,華北地區列第二位,主要依托于河北地區豐富的工業副產氣。從生產工藝來看,2022 年商品氫產能仍為工業副產制氫為主,化石燃料制氫增加相對有限,另外風光制氫項目開始有所投產。
2022年中國建成及運行主要加氫站達230余座,同比增長73%。雖然在加氫站環節,國內外仍存一定的技術差距,但是隨著近年來各地氫能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及推進,加氫站項目布局及落地持續加速,除了部分氫能源公司搶灘布局,中石化、中石油等國內能源巨頭憑借先天優勢助力國內加氫站的快速發展。但由于各地氫能發展進程不一,加氫站布局不均。截至目前,中國主要加氫站以分布在華東地區為主,其次是華南、華北地區。從2022年新增來看,仍為華東地區新落地數量最多,其次是華北市場依托年初冬奧會契機新增較多。
2022年1-11月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增加至約2895輛,同比增幅135%左右。其中上半年受春節、特殊態勢等影響,銷量表現一般,二季度各月甚至不足百輛。進入下半年,隨著主力地區態勢向好,部分前期延遲訂單實現交付,燃料電池汽車銷量明顯增長,多個月份突破500輛。從銷售的城市來看,以北京、山東、上海等燃料電池城市群為主,一方面城市群氫能發展政策相對明朗和全面,可以為氫能產業發展政策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城市群的相關配套設施布局相對較快,可以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后勤保障。從銷售車型來看,以重卡、輕卡、客車為主,主要考慮到目前氫能應用商業化仍存一些技術和成本瓶頸,目前以園區物流運行及點對點公交為主。